查看原文
其他

谎言的代价

网摘 万象文摘 2022-04-26


我曾经害怕真相的代价,

现在我只会问:

谎言的代价是什么?

——《切尔诺贝利》


1986年4月26日凌晨
 
夜空中突然闪起一团异常的光亮。
 
在核电站的控制室里,人们面面相觑。一个人拿出辐射测量仪,数值直接爆表。堆芯已经被完全炸开。
 
时间过去一个多小时,外界依然对核泄漏的发生一无所知。赶来的消防队,以为是在救火。死神就在他们身边,但整个现场无人知晓。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

如果当撒谎成为一种群体现象,像空气一样习以为常,那必然是一场灭顶之灾。
  
01
 
这个故事叫《切尔诺贝利》。
 
讲的是1986年前苏联发生的那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释放出的辐射线剂量相当于400个广岛原子弹。
 
这个豆瓣评分达到9.6的五集纪录片,真切的告诉我们,历史不会重演,但可以为镜。
 
官员们赶到厂长处听取事故情况汇报。厂长向官员们保证,事故已经被控制住。有人在来的路上看到不少呕吐、灼伤的人。他建议立刻开始撤离群众。
 
但老领导发话了:国家告诉我们情况不危险,国家的问题交给国家。
 
对于这场戏,导演解释说:“在灾难的另一头,你看到国家仍在拒绝接受并试图压制真相。他们的第一直觉是:不要告诉任何人。那位老领导代表的是某种可以一直追溯到俄国革命的哲学。”
 
但随后,他又补充了一句:“你可以压制信息,但你无法阻挡核同位素。”

 

02
 
一位反应堆专家被通知加入中央任命的事故处理委员会。
 
他仍然被告知只产生了轻微污染,辐射只有3.6伦琴。
 
但他说,“这已经很严重了,应该通知疏散”。这时,对方打断了他:“你在这个委员会中的作用就是应对反应堆产生的功能问题,没有其他任务,政策更不是你可以讨论的问题,明白吗?”
 
死亡来了,新一天来了。市民们依然毫不知情,他们像往常一样赶去上班,孩子们在上学路上三两成群,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他们没注意到载着核物质的云朵已逼近市区。在其下方,一整片森林正快速地死去。
 
事故发生后的很长时间内,莫斯科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等到临时应急委员会来到事发地,已经是爆炸发生20小时后的事了。
 
普里皮亚季市离核电站最近。当天,被蒙在鼓里的市民还在庆祝五一节。
 
有些机警的人察觉到危险,他们想要离开,却发现出城的路都设了路障,已经出不去了。

直到第二天下午,市民才收到撤离通知。又过了2天,核电站方圆30公里内的居民才开始撤离。
 
03
 
放射性尘埃随风飘散,但苏联没有对外发出任何警报。
 
等到事情暴露,已经是两天后了。
 
最早察觉端倪的是瑞典Forsmark核电站。他们例行检测员工身上的辐射值时,发现了问题,并推测出辐射是从苏联飘过来的。
 
在外交压力下,那天晚上,苏联的电视台发布了一条20秒的官方声明: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一起事故,一座核反应堆遭到破坏。我们正在弥补事故造成的影响,所有受影响的人都已得到帮助,我们已经成立了一个调查委员会。”
 
因为苏联政府遮遮掩掩,谣言和恐慌在国际上如病毒般传播。
 
作为应对,苏联政府伪造了一段切尔诺贝利电站的现场视频,告诉国民:
 
“你们看,事情根本不是西方人说的那样,切尔诺贝利一切正常。”
 
民众被稳住了。疏散范围也没有再扩大,停在了核电站方圆30公里。但事实上,辐射所影响的范围远超30公里,有数百万人没有被疏散,留在了污染区内。 

 

04

“曾经有一个月,可以买到辐射剂量计,然后就买不到了……”
 
“你不能写有关的报道……”
 
有一个记者回忆当时领导对他说的话,“别忘了我们还有很多敌人,在大海的另一端”。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只能报道好事。”
 
“他们应该讲物理学,谈物理定律,而他们却反倒归咎敌国,开始寻找敌人。”白俄罗斯前核能研究所主任涅斯捷连科说道。
 
核泄漏事故发生后,电站周围30公里的地方被辟为隔离区,严格限制车辆进入。当时发生爆炸的四号机组现在被钢筋混凝土封存,下面仍有约200吨核燃料。
 
即使在30多年后,这个“石棺”外的辐射强度,仍然远高于安全值。
 
这是一个关于谎言的代价的故事。当一群人选择去撒谎,而另一群人选择去相信,当所有参与者都消极地传播这个谎言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谎言是可以得逞的。
 
但真相不管这些。
 
在最后,它还是会追上你。




反思切尔诺贝利核灾难,有两部书最值得读,一部是《切尔诺贝利的祭祷》,另一部可能就是这本刚刚翻译成中文,但在海外早已获奖无数的《切尔诺贝利的午夜》,出版不到3年,著名书评网站Goodreads近30000人打出4.38高分(满分5分)。

本书2019年出版,包揽了《纽约时报》《时代周刊》等多家媒体的年度图书,著名读书网站Goodreads盛赞:“《切尔诺贝利的午夜》是你能读到的最好的非虚构书籍之一。”

HBO名剧《切尔诺贝利》去年爆红全球,其主创Craig Mazin说:“开拍之前没能看过这部书,我感到十分遗憾。”

普利策奖得主安妮·艾普尔鲍姆:“栩栩如生地讲述了这场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苏联最后的岁月中那些每天都在发生的令人迷惑不解的真实事件。”

这不仅是一本刷新认知的重要作品,也是一部苏联“大国梦”破灭的醒脑之作,“这本书的主题将会永远困扰着我们”。本书值得推荐给每个人,识别下图二维码,一键收藏【重磅新书,全网唯一现货】希金博特姆《切尔诺贝利的午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